娱乐健康 气不足,则闷!用升陷汤,治顽固胸闷,小医案折射大道理
图片
(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。文中所述方剂,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、应用,切勿盲目尝试。)本文理论依据:《中医基础理论》、《中医药学高级丛书·方剂学》你好,我是中医人,文君然。今天这篇文说,我想和你聊一张,令人唏嘘不已的医案故事。它给人的启发,很大。话说有一个男子,正值中年。不幸的是,他的妻子因故去世了,留下了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。为了拉扯孩子,该男子是又当爹又当妈,整天奔忙劳碌,以至于形体日渐消瘦,体质越来越差。结果,有这么一天,他忽然就感觉到胸闷,气短,呼吸似乎接不上了。这个感觉,虽然让他十分害怕,但是考虑到这四个孩子,他就没舍得钱去看病,在家挺着。图片
可是这一挺,病情就越来越重了。患者逐渐感觉胸中到喉咙这一块,还有梗阻之感。仿佛上面和下面不连,胸腹部有膨胀之感。最难受的时候,他没法躺着,只能靠在床头休息。这幅光景,让患者哀伤不已。他觉得,自己肯定是得了癌症了,肿瘤很大,把呼吸道、食道都堵住了。患者不吃饭,也不睡觉,瞪大双眼,直勾勾看着棚顶,坐以待毙。邻居亲友得知此事,纷纷表示关怀。可是面对这个情形,大家也无从下手。恰好,当时有来巡诊的中医大夫。大家一商量,就把郎中请到家里来了。刻诊,患者脉无力,舌苔薄腻。患者表示,咽喉发紧,声音难出。了解到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后,医家先是认为,这是气机郁滞,气滞痰凝,痰气互结所致,于是给开了半夏厚朴汤。结果,患者三剂用下,毫无改善,反而胸口发凉。这时候,医家改用桂枝去芍药汤,用于温通胸阳。但是,要下3剂,还是无效。这时候,医家仔细体察患者过往经历,忽然想到中医基础理论当中,关于悲忧伤肺的论述,于是立刻悬腕另处一方。但见——生黄芪30克,柴胡10克,升麻6克,桔梗10克,知母10克。这一次怎么样?患者服药6剂,诸证大大减轻,胸闷之感基本消失,睡眠和饮食有所恢复。原方不变,继续投用。调治半个月后,患者诸证息平,完全恢复正常。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。它最初刊载于2000年的《中国医药学报》上。图片
365建站我们分析一下这里的道理。其实,这个患者的问题,比较简单。你看,他发病之前,先是有丧妻之痛。接着,又为生活的压力所累。这些,都会引起他情志上的一个问题,这就是过于悲忧。中医讲,肺之志,在于悲忧。悲忧过度,会伤肺气。所以这个患者出现的胸闷感、窒息感、咽喉紧张感等等,其实都是肺气严重受损的表现。对这个问题,不少读者可能会觉得夸张。实际上,这一点都不夸张。比如说我们在哭的时候,会抽泣。这个“抽”,其实就是肺气被遏制,宣发肃降不及所致。当然,一般情况下,我的情感会调节好,不让它对身体产生过度的影响。但是面对一些生活中的重大打击,人陷于长期的、严重的悲忧情绪里,那么肺气的重度受损,就完全有可能。所以,上文医案里的患者,就是在长期强烈悲忧情绪刺激下,肺气受损而生病。它不是痰气互结所致,因此半夏厚朴汤不行。它也不是胸阳不振所致,故而桂枝去芍药汤也不行。怎么办?就得补肺气。医案里,用到的配伍,使我们前些天刚刚提及的升陷汤。生黄芪30克,柴胡10克,升麻6克,桔梗10克,知母10克。其中,生黄芪大补肺气。柴胡和升麻,提升肺气。桔梗,载药上行,使得所补之气直达于肺。知母则清热养阴,制衡黄芪的温燥之性。这个升陷汤,主治是胸中大气下陷。就是说,这个人肺气太虚弱了,以至于气机下陷。医案里的患者,你用大气下陷来解释,也可以。大气下陷,不能维系于胸,所以感觉胸闷、气短、堵塞、窒息。也就是说,这个患者的胸闷,说到底是虚证。因此,用升陷汤来补,就可以奏效。其实,在生活中,由于脾肺之气不足,导致的胸闷、气短之感,非常普遍。严重的这里面就有一些人,遭受过生活情感上的创伤。我还记得好多年前,我曾遇到过一个老年女性,自从儿子因故去世以后,她就反复自觉胸闷,浑身疲乏无力。后来,以补益脾肺之法应对,患者改善明显。这足以说明,负面情绪打击损耗肺气的现象,绝非鲜见。文老师希望,有这方面倾向的朋友,能及时地找到问题的根源。好了。这个事儿,我就说这么多。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。图片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